摩洛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资产阶级飞速发展,电机产值剧增,工业 [复制链接]

1#

引言

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年德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机器制造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电机制造和造船业的发展尤其突出。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形成

-年,电机产值由万马克增至3亿6千多万马克。-年间,平均每年造船约30.5万吨位。化学和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德国的染料、医药、照相、应用化学品也都驰名世界。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由德国制造的。年德国拥有家电气公司,资本总额达12亿马克。

-年电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8倍。此外,轻工业虽然落后于重工业,但其绝对产量的增长也是相当快的。年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5.7%,仅次美国。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原因主要包括:国家实现了统一,中央政府的政策;普法战争后占有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并从法国取得了50亿法郎的赔款;尤其重要的是,德国的工业起步比较晚,采用新技术。这一点从它的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在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就足以证明。

而电气工业的发展又为新型工业提供了最好的动力;德国的扩军备战政策也极大地刺激了军需工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年教育经费就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年的教育经费已成为财政预算中第二大项目,仅次于军费开支。这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批科技人员。19世纪末德国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农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了。这使容克的经济力量得到了加强,巩固了他们在国家中的主导地位。德国工业生产集中的程度很高。生产的高度集中自然地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德国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卡特尔。早在年,德国就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年增加到个,年达个,年更电气工业则由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垄断。

在军火工业中克虏伯公司占统治地位,它是把采煤、冶金、机器制造和军火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康采恩。银行业也急剧集中起来。年前就已吞并了6家银行的德意志银行,在-年又吞并了26家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控制了87家银行,成为欧洲资本最雄厚的银行之一。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柏林9家大银行及其附属银行,共占有全国银行资本的83%。

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密切结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真正统治德国的是与容克结成联盟的个金融资本巨头。列宁曾指出,德国是组织得最好的资本主义。突出体现这一点的是德国拥有大量国家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初国有企业包括44个最大的矿山、12个大钢铁企业、占全国24%的发电设备和80%以上的铁路线,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多由垄断组织的代表所组成。

德国垄断资本还参与了一些国际垄断组织。年德国资本参加的国际垄断组织有个左右,年德国电气总公司和美国电气通用公司缔结的瓜分世界市场的协定就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垄断同盟。此外,德国在资本输出方面也发展很快。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普鲁士容克以武力建立的统一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农场与工业的发展也是相配合的。

同时,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也需要依靠容克的军国主义政策。所有这一切就决定了德国是资产阶级与容克联合专政的国家,而容克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列宁称德国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随着垄断阶段的到来,德国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更加积极了。年议会通过的财政预算大大增加了军费开支,-年接连通过了扩充军备和增加军费的决议。殖民侵略活动也加强了。

和年为与法国在北非争夺殖民地两次挑起摩洛哥危机。到年,德国殖民地的面积已达到万平方公里,人口万人。然而这个数字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1/4和法国的1/3。因此,重新瓜分世界,就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一项中心内容。这就同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英德矛盾遂成为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主要是在这一矛盾的基础上爆发的。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德国实现统一后,工人运动中拉萨尔派和爱森纳赫派在统一问题上的分歧已失去了实际意义。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人运动统一起来,两派的工人也强烈要求统一。他们在年参加议会选举时已经自动进行了合作,在反对政府的扩军法案斗争中,两派工人共同举行了多次集会。当局在镇压工人运动时也不分派别,年前7个月曾有起案件涉及拉萨尔派,被判徒刑者达87人。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进行合并,是形势的要求,也是工人群众的愿望。

实际上拉萨尔派的成员当时超过爱森纳赫派人,其报纸《人民国家报》的发行量也比爱森纳赫派的《新社会民主党人报》多1万份。进行合并是完全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两派代表经过谈判,决定实行合并。这个决定受到了两派工人的热烈欢迎,多次联合举行集会表示团结和庆祝。仅报纸上报道过的集会就有近百次。年5月22-27日,两派代表在哥达城举行了合并大会,决定建立统一的“德国社会主义工党”(年改称社会民主党)。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通称《哥达纲领》。这个纲领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拉萨尔派的错误观点,因而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严厉批评。马克思为此写了《哥达纲领批判》这一光辉著作,系统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创造性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学说,特别是进一步论述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尽管《哥达纲领》存在严重的错误,但是,两派合并后工人运动较前有了重大的发展。

《非常法》的实施从反面证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非常法实施期间,刚刚合并起来的党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最终证明这个党是坚强有力的。非常法颁布后,在苏黎世主编党报的赫希伯格、施拉姆和伯恩施坦三人于年联名发表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公然提出要党服从非常法,放弃社会主义的纲领。指责党过去吓跑了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这个“苏黎世三人团”抛出的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宣言,实际上是要取消党。马克思、恩格斯当即向德国党的领导白拉克、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人发出《通告信》,尖锐地批判了“三人团”,稳固了党的组织。与此同时,党也克服了以莫斯特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广大党员和工人以各种形式,包括体育组织、文化团体的形式恢复了联系,将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了起来。

年11月倍倍尔在莱比锡建立了中央支援委员会,募集款项,支援被驱逐的党员及其家属,与议会党团一起组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年11月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也出版了,向全国人民表明了党的强大的生命力。年8月党在瑞士的维登召开秘密代表大会,完成了党的领导机构的重建工作,并且谴责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将莫斯特等开除出党。

大会明确了将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结合起来的政策。维登大会标志着党已克服了非常法的实行所带来的危机,它又领导无产阶级继续前进了。维登大会后,社会民主党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工人组织增多了,斗争情绪高涨了。年鲁尔区爆发了10万矿工的大罢工,震动了全国。党在合法斗争中也取得了新的胜利。年党在秘密状态下参加议会选举,仍保持了过去的12个席位。

年选举得到更大进展,议席增加到24个。年德国党代表团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说明,党在最困难的环境里反而变得更强大了,非常法实际上遭到了破产。年非常法取消后,党在年召开了爱尔福特代表大会,制定了新党纲。爱尔福特纲领虽然仍有不少缺点,但是比哥达纲领则大大前进了一步,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结语

非常法取消后,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转入了合法斗争的道路。德国资产阶级注重以提高生产率来攫取利润的。这就必然会使工人的生活状况随之得到一定的改善。十月革命后,考茨基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实践的公开反对者。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民主党的领导集团和工会的领袖们大多投入了本国政府的怀抱。只有左派仍在坚持革命斗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