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好玩的,游客的第一反应就是故宫长城,它们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也有人喜欢烟袋斜街后海,和珅生活的恭王府在那儿,也是冯小刚拍老炮儿时选的取景地,自有一份不同帝王家的市井气。
近些日子,随着网红景点的风潮吹起,北京有些景点却不声不响火爆了起来,小姑娘们排队打卡;而仔细看一看,这些地方一点也不“北京”,反而处处贯彻着西式建筑的美学,行走其中恍若穿越到欧洲。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不禁会想:咦,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北京的?
东交民巷——曾经是使馆区,现在的网红地
北京的胡同多,东交民巷是胡同里最长的那一个。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这里曾是使馆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地方,现在它是北京重点文物保护的街道。从人潮涌动的前门走出来,就到了清冷的东交民巷,这里随处可见欧式建筑。
东交民巷本叫江米巷,一直是外国使者或是商人生活的地方;后来清朝闭关锁国的*策破裂,洋人入驻,欧洲风格建筑拔地而起,此处成了“国中之国”。但清朝人对此心情是复杂的,大学徐桐士曾在门口贴出“望洋兴叹,与*为邻”,心中鄙夷可见一斑;傅槐隐却在文中不乏赞叹之声:原本的澡堂石工厂,经欧洲人之手,改建成了欧洲小公园,几乎让人忘记了过去场所的破败面貌。
这也难怪,过去东交民巷本是历史爱好者打卡的地方,一阵网红风潮吹来,摄影师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真是个宝藏出片地,加个复古滤镜上去,就像是欧洲街头。其中人气最旺的就是中国法院博物馆,这里原来是日本正金银行,红砖建筑自带一股历史美感。
细心的还会去圣弥尔教堂逛一逛,哥特式建筑的教堂的尖顶,站在马路对面就能看到;教堂内的天使雕像极为出名,可惜的是我去的时候没开放,只能通过门洞窥探一二,旁边的扫地大爷说,每周日过来就能看个痛快。
教堂对面就是比利时使馆区旧址,红白相映的砖墙,掩映在绿林里,下午的阳光打下来,恍惚进入了欧洲电影的片场。比利时使馆区并不开放,现在还改名叫做紫金宾馆。在东交民巷游览时需要注意,某些敏感地区并不允许拍照。
人定湖公园——公园里的“小法兰西”,极致欧洲之风
北京的公园多到数不过来,西城区的人定湖忽地一下成了网红,人称“北京城里的小法兰西”。抽空找了个时间过去,公园意外大得不得了,绕湖一圈要十多分钟,鸭子在其中悠游戏水。公园取这么个名字,就是因为当时有人在湖心岛,种下一棵树苗。走过湖水公园,看到充满创意的墙壁的时候,就到了非常出名的欧洲风庭院前。
公园层次分明,走在高处,还能看到休息的人在下面锻炼。汉白玉墙上雕刻着欧洲风的图案,整个公园到此,风格大变,众多欧洲油画般的网红照,就是在此拍摄的。中央高台处是男性雕塑,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散漫,72颗石狮子头威武霸气,模仿的正是罗马的“百泉台”。
走过草坪至深处,整个园区由柱廊围合而成,这里就是沉降园了。草坪和建筑高低起伏转合,穿插有致,以中央对称为结构布局,建筑灵感取自巴黎的凡尔赛宫。看着庭院喷泉中优美的女性雕塑,不难明白,为何此处取名“小法兰西”了。可惜我们抵达的时候是秋天,并没有见到夏天那般灵动的泉水,而柱廊处依旧人气旺盛,20岁的少女到50岁的阿姨,都乐此不疲在此凹造型。
中国油画院——白色教堂就像是穿越到摩洛哥
“两个人靠近一点”“笑得甜一点”“新娘低头”的声音此起彼伏,拿着长枪大炮的摄影师不停指挥着模特。恍然之间,中国油画院火起来,好像是一夜之间的事儿,没有谁知道,什么时候这里成了婚纱摄影师心中第一的拍摄地。中国油画院实在地处偏僻,在五环接近六环的高碑店处,下了地铁还要走一大段路换乘公交,可见是多么的偏僻。
但挡不住拍照的热情,每天早上如果你11点后才到,那就会发现,新人摆好了姿势摄影师拿好了设备,你连上去的机会都没有了。一张接一张,一场接一场,全天拍下来都没有停歇的空儿。没办法,中国油画院的教堂实在太好看了,纯白的建筑本就是摄影最好的背景板,更难得的是,教堂设计简单,只有一个简约的角尖角;剩下就是层层叠叠的楼梯,犹如一阵风吹来大海的水纹,层次有致。旁边整齐的松树,就像是水墨画完成后的那几笔,苍劲有力,给画卷增添了一份风骨。
难怪来此拍照的姑娘,或是戴上墨镜,或是手捧鲜花,凹个造型,足足过够了女主角的瘾。用lightroom调一下色调,说这里是风情万种的摩洛哥,也没有人会质疑。可惜的是,如果你想要拍出无人敢的照片,那就要早上11点前抵达;不然,只能到油画院后面的院落,拿几个墙面当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