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深受影响,并引发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与供应链的调整重构。如今,当世界再次燃起信心,推动经济复苏时,一场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事行动引发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一系列无底线制裁,让俄乌*事冲突的影响迅速溢出欧洲,蔓延世界,并加速世界*治经济格局和地缘战略的深度调整。
在世界将目光聚焦于俄罗斯与美国、北约在乌克兰的角力时,一项针对俄罗斯化肥的制裁,或将彻底点燃并引爆已酝酿多年的世界粮食危机。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物资,也是世界炒作资本最钟爱的资产之一
一、世界主要耕地与粮食生产分布
根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亿亩(18.7亿公顷)耕地,全球人口约76亿,人均耕地3.69亩。全球耕地面积最大的前10名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10国耕地面积占到世界的45%左右,10国的总人口约40亿,占世界比例约为53%。可以说由于耕地的普遍性,使得世界耕地面积分布相对于人口分布而言并未显得过于集中,除西亚和北非几个特殊地区外,世界其他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可以生产粮食,用来保障本国的粮食供应。
与耕地分布的普遍性不同,受制于科技与种植水平、种业、基础设施等条件,世界粮食产量集中度在迅速提高,马太效应越发明显。目前世界粮食年产量约27亿吨,产量最大的是中国,包括大豆等在内约7亿吨,其次是美国6亿吨,两国总产量接近世界一半。另外,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也是产粮大国。粮食产量前10的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法国、乌克兰和加拿大,合计年粮食产量超过2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人口却占世界约50%。非洲现有人口13亿,约占世界人口17%;其粮食年产量只有1.5-1.7亿吨左右,仅占世界的6%。非洲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世界主要化肥生产与供应
几乎所有的耕地上都能够种植粮食作物,只是存在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差异,所以造成世界粮食产量与耕地分布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耕地的多寡,而是增产增收的辅助要素:化肥、种子和农药。化肥作为纯粹的工业产品,没有对应的资源与工业设施,那是一粒化肥也生产不出来,所以,对于工业基础薄弱有没有对应资源的国家,需要的化肥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氮、磷、钾三元素,农作物的生长更显得如此,所以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类研究发明了化肥,主要为氮肥、钾肥和磷肥,有的化肥兼含两种以上元素,则为复合肥。
目前世界化肥生产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氮肥(尿素)主要集中于中国和印度,二者合计占世界比重60%左右。美国、俄罗斯合计略超过10%;钾肥生产高度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北美的加拿大和欧洲的俄罗斯、白俄罗斯,是世界三大钾肥供应商,产量占比世界达80%以上。中国的钾肥年产量也较大,但仅能满足国内一半需求,还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磷肥方面,中国是第一生产大国,除满足自用外,尚能供应出口。中国之外,俄罗斯、美国、摩洛哥也是主要生产国。
总体而言,与耕地分布的普遍性、粮食产量的集中度而言,世界化肥生产则更加集中,这一方面是需要有相应的工业生产装置,如生产尿素需要的先进合成氨装置;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资源储量,如钾盐、磷矿等能够获取到钾元素与磷元素的矿物盐。
目前在国际化肥贸易市场中,能够大量出口化肥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摩洛哥和中国(美国也是化肥生产大国,但是受限于生产成本与环境保护,整体上需要进口)。其中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也是全球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生产国。年俄罗斯共出口万吨化肥,氮肥万吨,钾肥万吨,复合肥万吨,主要面向巴西、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国家。白俄罗斯年对外出口钾肥达万吨,占世界钾肥市场份额的20%。此次美国和欧盟等对俄罗斯发起的化肥制裁,加之在此之前就已实施的对白俄罗斯的制裁,将使国际化肥市场短时间内出现很大的供应缺口,造成市场恐慌和化肥价格的疯长。如现在钾肥价格已较年初上涨一倍多,从美元一吨涨到美元一吨。氮肥也由于上游原材料天然气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可以说,年的粮食播种和产量最终数据现在尚不清楚,但是粮食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俄罗斯是国家化肥市场上最重要的供应来源,缺少俄罗斯化肥的世界将难以想象
三、种业与农药的垄断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
粮食生产是一门科学,要想有好的收成就必须有好的种子。在世界种业中,美国是毫无疑问的种业大国、强国,其种业遍及粮食、蔬菜、饲草、棉花等,主要种业公司甚至垄断了一些国家的种业供应。除美国外,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也是种业强国。事实上,我们日常在超市中看到的高品质的蔬菜、瓜果新品种,很多都是使用进口的种子种植的。
美国孟山都,曾被称为世界最恶劣的公司,后被德国拜耳收购
有了种子外,有效可靠的农药也必不可少。很多种业巨头同时也是农药巨头,如美国的杜邦、孟山都,瑞士的先正达(年被中化收购)等。许多新种子是在转基因技术下研发的产物,在种业公司不断移植对特定病虫害有抗性的基因片段用于新品种的开发时,也在同步开发对应的农药,以弥补其对其他病虫害抵抗性弱的缺点,所以逐步形成一些种子与农药的深度捆绑。
但是西方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和农药并不是廉价的公共产品,更不是免费的,而是要高价售卖,这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种植条件及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买不起也种不起。通过层层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期内其他国家或者企业并不能通过仿制形成类似的新品种,否则将面临巨额的经济赔偿与风险。所以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粮食种植单产很低,空有种植面积而没有对应比例的粮食产量。
四、生物质燃料发展消耗大量粮食
世界年粮食产量27亿吨,平均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理论上即使其中有一些粮食被当做动物饲料消耗掉,也不至于酿成粮食危机,毕竟粮食并不能长期存储,对产粮国而言多余的粮食是要被卖掉的,否则腐败变质后就只能当做垃圾处理了。
燃料乙醇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粮食
但是,粮食并不是只能用于作为人类的口粮和饲料,它也可以成为人类发明的机械的口粮--生物燃料。为了化解大量粮食卖不出去或者低价贱卖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二粮食生产大国与第一贸易大国的美国,就在大力发展并积极补贴生物质燃料技术,如燃料乙醇的生产。把大量的玉米等用来生产燃料乙醇,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另一粮食生产大国巴西,则是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但近年来使用玉米生产的燃料乙醇数量在迅速增加。据保守统计,目前美国每年有1.3亿吨玉米,巴西有超过万吨的玉米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如果以世界粮食人均占有量计算,这部分粮食完全可以满足4亿人的需要。
五、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粮食生产风险
遇到灾难时,我们常用天灾人祸来事后总结灾难的原因,在本轮粮食危机中,大量粮食被用于生物质燃料生产以及化肥制裁、种业农药的垄断、在粮食贸易与流通中的制裁与限制等人祸因素外,也存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区气候异常,部分地区粮食减产的的天灾。如巴西的洪水与干旱,美国中西部的持续性干旱等。从长期来看,即使世界各国幡然醒悟平稳度过此次危机,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天灾的因素也会越来越成为造就世界粮食危机的主要推手。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世界的粮食生产与供应
纵然推动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一直是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达到全球“碳达峰”前,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还将继续增加,全球气候环境的失衡还将继续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全球每一个地方气温的升高,而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的升高,它会造成全球气候环境的极化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地方会越来越热,但有的地方也会越变越冷,有的地方则在热和冷的两个极端中不断突破。如有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将使得地球大气的信风减弱,造成全球各地的洋流减小,通过海洋洋流传导至世界各地使得气温相对均衡的能量减弱或消失,最终造成南北两极的极寒与赤道附近的极热。
全球气候的失衡和极化将极大的影响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造成各地粮食大幅减产,同时对作物种子、种植结构、种植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届时,海量的气候难民或将是彻底击垮社会秩序的终极力量。
六、非洲的饥饿与动荡将加剧
非洲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集中地,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饥饿人口最多,社会最动荡的地区。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非洲国家不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社会生产,改善经济条件,长期在“贫穷-社会动荡-战乱-更贫穷-社会更加动荡-战乱”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脱身。
中国一直致力于对非洲的农业技术援助,提高非洲种植水平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钻石、铁矿等自然资源,得益于较好的光热条件与气候,如果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支援和良好的社会安定条件,除极少部分地区外,非洲国家完全能够实现粮食供应的自给自足。
但是,现实却是绝大部分的自然资源被前宗主国以及其他西方殖民列强掠夺,当地人所获甚微。为了能够长期掠夺和独占非洲的矿产资源,西方国家和财团与当地的*府或者反*府合作,同时设立各种名目繁多的无国界组织,对当地居民进行“民主”“自由”等外来文化洗脑,强行在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嫁接西方历经数百年才成熟的*治选举制度,以实现长期控制。如果某个国家领导人想摆脱这种控制,力图把资源收益更多的留在本国,用于发展和提升本国的发展,那么接下来针对其个人的各种贪污腐败的指控、各色媒体的刻意报道、街头的游行(暴力)示威、反*府武装或者反对派就会站出来逼迫执**下台的戏码就会不断上演,直至被推翻或自动下台。
与欧美国家相比,非洲是被上帝遗弃的地方,非洲的人民,则是上帝的弃儿
目前非洲有13亿人口,粮食产量1.5-1.7亿吨。人口在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但粮食却不会有这样的增长速度,非洲对非洲以外的粮食需求将迅速提高。受限于落后的经济水平,除了国际援助外,只有极少的部分是通过贸易采购的形式流入非洲,非洲的饥饿情况将越发严峻。
七、稳住国内粮食生产是抵御世界粮食危机最重要的武器
自有历史以来,我国就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同时如何运用粮食打击对手也并不是今天西方人才有的发明。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中,早在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就发生了一次粮食战争。越国向吴国借粮,但第二年越国在归还吴国粮食的时候,挑选颗粒饱满的粮食稍微蒸煮后晾干归还吴国,使吴国看到归还的粮食粒大饱满,爱不释手,于是作为种子播种,致使全国大范围绝收,爆发饥荒,最终被弱小的越国乘机打败。
同样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的粮食战争,让鲁国彻底屈服于齐国,让齐国成为东方霸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场粮食战争的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两千年前的范畴,通过科技、经济手段控制世界粮食生产的手段也越发多样和隐秘,由于粮食是一国人民生存的最根本需求,所以想通过制造粮食战争获得粮食涨价以外收益势力与团体从未缺位,一直在对世界的粮食供应虎视眈眈。所以作为一个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同时也是粮食生产世界第一的国家,守住粮食生产底线,端稳自家的粮食饭碗,不仅是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所需,更是守护世界粮食安全,不让世界粮食黑手疯狂席卷世界的需要。
俄乌冲突,使得乌克兰主要粮食出口港敖德萨港被封锁,大量粮食滞留
目前,因为俄乌冲突滞留在乌克兰的万吨粮食尚未能够运出供应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都已经出台不同程度的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北非及部分中东国家粮食供应问题已逐步显现,预计本轮世界粮食危机将在年底真正展现威力,届时受国际地缘*治叠加新冠疫情、美国北约推行集团*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饥饿的世界将成为俄罗斯与美国北约争夺对峙的前沿,粮食作为武器的威力将再次得以全面展现。
我国的人口数量,要求中国人的碗里必须是中国粮
我国一直是世界粮食市场的压舱石,年产粮食近7亿吨(把大豆等纳入统计),年进口世界粮食1亿吨左右,成为世界粮食最大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不仅是对国内,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在国际竞争越发激烈,国际秩序不断被破坏的今天,我们更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安全、种业农药安全与粮食生产系统部署,改善和调整供给结构,确保我国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应对国际、国内粮食生产与供应冲击,守住中国粮食,端稳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