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丨你好,AI总导演陈怡把硬科技拍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014/4992915.html

近年,AI是大热题材。看似遥远的未来已经扑面而来,未来可能充满疑惑又令人心生畏惧,而有些改变却是肉眼可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真实的惊喜。

由英特尔携手优酷及陈怡导演团队,中国首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你好,AI》已于9月2日在优酷上线,全片共5集,每集18分钟。网友看后直呼,几乎每一帧都是屏保壁纸,拿手机看真的可惜了!

《你好,AI》海报

该片是一部从社会人文角度呈现人工智能应用的纪录片,聚焦15位主人公的故事,涵盖了多个应用场景和真实案例,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拯救濒危动物、攻克医疗难题、探索无垠宇宙等包括火星计划、激活历史、自然物语、进化方舟、未来视界等。以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为视角,讲述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帮助与变化。

好奇心曾驱动人类不断进化,“人类总是想翻过眼前的山坡,看一看山坡那边的新奇景象”。Phil博士是一名最近刚刚从NASA退休的行星物理学家,曾经参加过上百次NASA的发射。目前正在研究和开发行星开采、远程机器人AI操控等技术......

摩洛哥的火星基地里,新款火星智能机器人静静等待考验。它由DFKI研制,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他们会成功么?中国天眼、美国SETI,地外文明的搜寻究竟有何进展?谁能帮助我们抵达在宇宙的穷极之处?

陈怡导演在海南东方市的玉米地里拍摄无人机测试

“之前我们其它几部科技题材的纪录片都是比较‘硬的’,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很刚’。但这次我们想知道,硬科技有没有办法拍出温暖的感觉?”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该片总导演陈怡坦言了自己的初衷。

《你好,AI》的主创团队为国内外实力纪录片创作者。陈怡具有15年的纪录片拍摄经验,代表作《故宫》《台北故宫》《汽车百年》《广府春秋》曾多次获奖。联合总导演刘艺乐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导演,拥有历史文化、现实题材等多类型纪录片的创作经验。纪录片旁白由著名配音演员季冠霖倾情献声。摄影指导则由曾多次获得国内电影节展摄影大奖的朱兴辉担任。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总监DavidTattersall为好莱坞资深摄影指导,曾先后拍摄过包括《星球大战》、《英伦对决》等好莱坞大制作影片,也为《你好,AI》带来如“星球大战”般的震撼视听效果。

据记者了解,在长达天的拍摄周期里,主创采访77位人物,拍摄43个机构,跨越亚、欧、美、非等四大洲,足迹遍布20余个国内外城市。最高拍摄地点达海拔米,遇上的最低温度为-40摄氏度,经历了沙尘暴、暴风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极端天气,最终全景展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

陈怡强调说:“这不仅是一部科技进步的创造史,更是一场充满爱和温暖的旅程。”

以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技术呈现纪录片是一次巨大的革新,也意味着摄制团队在制作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你好,AI》的拍摄过程中,团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以电影的制作流程,深度优化人员配置、制片管理、剪辑制作和CG制作,解决了摄影器材沉重、素材量大等难题。并首次在纪录片拍摄中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2.40:1画幅的取景构图让视野变得更广,叙事感更强,画质分毫毕现。

据悉,《你好,AI》将于今年国庆节期间登陆B站,并携手七大上星电视台形成播映矩阵,播出范围覆盖全国。年底将制作国际版,推广至海外市场。

澎湃新闻:

历史人文类到科技类纪录片,其实跨度有些大,它们的吸引力在哪里?

陈怡: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想知道未来能走多远,一定要先知道我们的历史到底有多深厚。虽然我们做的题材跨度大,实际上每个题材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职业带给我们最幸运的地方,是每个题材都可以打开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我是一个特别有好奇心的人,四五岁的时候,我爸去上海出差给我买了台电子琴,买回来第二天我就把它拆了,拆得七零八碎,拆完了也组装不回去了,当时我爸一个月工资就十块八块,那台电子琴一百多块钱,这事情我爸说了好多年。

纪录片的职业解决了我的好奇心,无论历史人文还是科技,我希望首先片子信息量得够,然后再去讲情怀。我们的情怀应该是建构在知识上,没有知识的信息,再抒情也是虚弱。

澎湃新闻:

AI题材太热了,各领域触角也多,《你好,AI》侧重在哪里?

陈怡:

确实特别热,但它热在一个初级阶段,什么都想知道,但似乎又都讲不清楚,这也是我们一年半之前开始策划的时候碰到最大的难题,到底拍什么?其实说白一点就是程序,所有的算法就是程序,可是又不见得拍编码,整天对着电脑屏幕拍,后来我们就想,要不然我们拍应用?因为去调研了一圈,有些应用还是有意思的。

比如在新疆,那边种向日葵和棉花的面积很大,就有一个问题,喷洒农药的时候,人去喷太慢,飞机喷会漏喷多喷,农药用药不光是作物的问题,多喷会对土地产生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前面装有人工智能程序的无人机,它可以精准调控喷头喷药的量。这样的话,新疆棉花增产2.2亿公斤,相当于多做了1.5亿件T恤,能节省40%的农药,变革的意义很大。我们是传统农业大国,全中国有9亿农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农田里,那是巨大的变革。还有西藏牦牛养殖,内蒙古草场种植,全部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它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所以看完农业之后我们就想,别的领域肯定也有这样的改变。

在敦煌拍摄,刮了三天的沙尘暴

澎湃新闻:

敦煌壁画修复运用的人工智能能否介绍一下?

陈怡:

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工作,想要精度高,就要拍很多张照片拼起来。我们片子里讲到了一幅大概20平米的壁画,前期拍一个月,后期得拼2到3个月。敦煌有个洞,4.5万平米的壁画,现在才完成了个洞窟左右,还有多个洞窟。所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到照相机前端去使其自动拍照,这样速度就大大提升了,这其实是重复性很强的动作,说实话挺枯燥的,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费时费力。

澎湃新闻:

这么多的领域,这么多的人物,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采访?

陈怡:

敦煌在片子里可能只呈现了五六分钟,我去敦煌就跑了两次,花了有十几天,一般导演不会这么干。之前听了很多,大漠深处特别偏僻特别荒,可是让我想不到的是,这里不光有像吴老师那样,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一辈子都在为壁画做影像临摹的老前辈,还有很多90后竟然也在那儿坚守着。采集很枯燥,其实拼接更枯燥,每天上班坐在电脑前就干这一件事。但是这让我特别感动,吴老师已经快60了,带着这帮90后们还是很有热情地坚持把这个事儿干下来了,他们都很爱干这个工作,我真觉得很意外。所以那天我说拍敦煌我有几点感想,一个是想展示我们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再一个想让大家看到老一辈人的坚守和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陈怡导演和配音演员季冠霖第一次录音

澎湃新闻:

硬科技的片子一般都会找声音浑厚的男性旁白,为什么会找季冠霖?

陈怡:

大家知道她的声音辨识度很高,对她的认知一直是有温度、有温情。我想借鉴她在配音领域的这种表演能力。现在看起来效果很好,她的声音和画面浑然天成,像聊天一样,很有代入感,这就是配音演员和一般纪录片解说员不一样的地方。其次,我们俩是大学同学,比较好沟通。其实她给我配音很辛苦,因为我们改得太多,折腾她好多次,真的特别感谢她。

外方摄影指导DavidTattersall在拍摄中

澎湃新闻:

和好莱坞的摄影总监DavidTattersall合作有何感受?

陈怡:

请他来的原因就是想用故事的方法去讲科技。跟他一起工作收获不少,包括对我的音乐都是有帮助的。他一来就跟我说,“导演,我们(好莱坞)拍摄的现场是要放音乐的,放着音乐拍,那你就能感觉到,我们去内蒙古草原,你感觉草是在跟着你的音乐在跳舞,如果咱们拍纪录片没有这个条件,那你脑子里得有音乐的概念。”他还问我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然后就找给我听。

其次,他跟我一直强调的就是转场镜头。因为纪实的场景确实很多镜头不受支配,在后期剪辑的时候能注意的转场镜头我们都注意了,他的意思是说在正常的一个空间或者正常生活场景看到的画面里,应该逐渐地出现人工智能的痕迹,这就是人文和科技之间的转场镜头。

澎湃新闻:

其实国内还没有大影院可以放8K,为什么坚持用8K走全流程?

陈怡:

敦煌壁画很珍贵,满族老奶奶91岁了,全中国现在大概只有十一二个能讲满族语的人,我们把它记录下来,也许过两年就没有了,还有就是我们去拍脑机接口的渐冻症患者。为什么用8K?因为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都还能拿出来再看看。不像我们15年前拍的《故宫》,现在已经用不了了,全是噪点,但是现在要去这样大规模地去故宫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想要拍有温度的科技纪录片,我们也应该配置最顶级的8K技术去记录下那些特别珍贵的瞬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